北京時間06月12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 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增長幅度放緩,可穿戴設備將成為消費電子行業新的增長點。各種智能手表、智能腕帶、智能眼鏡等可穿戴產品層出不窮,而在繁華的背后,產品品類較少、同質化較為嚴重、創新不足等一系列問題凸顯。投中研究院分析認為,目前國內可穿戴設備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產業鏈仍在初建之中,多數產品處在概念和實驗過程中,能夠產生商業效益的產品較少。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在整個可穿戴市場尚未形成規模、商業模式未完全清晰的情況下,也正是行業機遇來臨之時。
本文來自:http://www.51touch.com/kiosk/news/201406/12-30494.html
可穿戴設備風暴來襲
所謂可穿戴設備,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戶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種便攜式設備。可穿戴設備不僅僅是一種硬件設備,更是通過軟件支持以及數據交互、云端交互來實現強大的功能,可穿戴設備將會對我們的生活、感知帶來很大的轉變。
根據IDC數據顯示,2014年全世界范圍內將超過1900萬個可穿戴設備,這是2013年的3倍,從現在到2018年,可穿戴設備的裝運量將產生78.4%的復合年增長率,最終在2018年達到1.119億的世界運載量。國內市場方面,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達到9億元,較上年增長80%,預計2014年中國市場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將持續放大,達到22億元。
從市場需求方面來看,根據美國消費電子協會的最新調查顯示,在未來12個月內,具有專用可穿戴健身設備購買意愿的消費者為13%,相比去年同期的3%翻了兩番。在我國,根據百度發布的可穿戴設備用戶研究報告顯示,有九成用戶有意購買可穿戴設備。由此可見,可穿戴設備的需求及規模正在持續放大。
隨著Google Glass(谷歌眼鏡)、Pebble智能手表、JawboneUp(卓棒智能手環)等一系列明星產品的橫空出世,可穿戴設備成為消費電子行業的新寵兒。從全球市場看,谷歌、蘋果、三星等各大科技廠商均提前布局可穿戴設備領域,中國國內也由百度、盛大等公司牽頭,掀起一場可穿戴革命。目前,可穿戴設備主要有手表、手環、眼鏡、戒指、錢包、健康外設等多種類型。
從產業鏈上來看,可穿戴行業上游主要包括傳感器、芯片、材料、顯示等,其中傳感器是核心;中游主要是交互解決方案,包括云技術、語音技術等;產業鏈下游的終端設備是目前市場的主導,競爭較為激烈。
各大科技公司布局可穿戴設備
隨著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的日益興起,中國各大科技公司也開始布局可穿戴設備領域。2013年以來,包括百度、盛大、奇虎360等均在可穿戴設備上有所行動。百度建立了自有可穿戴設備品牌“dulife”、推出Boom Band智能手環、MUMU血壓儀、Latin智能體質測量儀等產品,可幫助用戶建立初步的人體健康模型,通過收集用戶運動、睡眠等精神狀態;血壓、血脂等體表特征;脂肪、骨骼、肌肉含量等身體成分,在云端進行聚合與分析,為用戶輸出較為專業的健康報告和服務,如塑身指導、飲食習慣改造,運動促進,睡眠改善等等,為中國老百姓開啟真正的超智能健康生活。
360推出“360兒童衛士”手環,產品面向兒童群體,外形介于手環與手表之間。該手環產品內置GPS芯片具有定位功能,家長需要在智能手機上安裝一個軟件,通過手機向手環發送一個命令就能知道孩子的位置,并能查找孩子某段時間內的行動軌跡。此外,盛大旗下果殼電子發布了兩款智能可穿戴設備,包括智能戒指GEAK魔戒與智能手表GEAK Watch。
總體來說,從目前的態勢來看,可穿戴設備將是一個由巨頭定義的市場,Google、蘋果、三星等產業巨頭以及戴爾、華碩等傳統PC廠商和盛大、百度等互聯網企業紛紛布局進入,留給創業企業的機會并不多。
投資機構布局可穿戴設備
可穿戴設備在國外受到IT巨頭及資本的追捧,2013年5月,Jawbone斥資1億美元收購競爭對手——可穿戴健康產品廠商BodyMedia ;2013年第三季度,微軟傳出消息,計劃以2億美元價格收購Osterhout Design Group(ODG)的資產及專利,以加快進入可穿戴設備市場;與此同時,Google證實完成了對智能手表企業WIMM Labs團隊的收購,推進谷歌智能手表項目的進展。
2014年3月,三大IT巨頭Intel、Google和Facebook同時宣布在可穿戴設備領域的投資。Intel的投資標的是可穿戴健康跟蹤設備制造商Basis Science,收購金額為1億美元左右;Facebook收購了虛擬實境眼鏡制造商Oculus VR公司,收購金額為20億美元,這是Facebook首次收購硬件制造商;Google則與意大利知名眼鏡制造商LuxotticaGroup合作,開始尋求專業眼鏡制造商的幫助。巨頭的上述收購行為旨在強化自身在技術上的領先地位,更是為了應對預期中的市場競爭,完成產品、應用和生態上的提前布局。
在投資方面,可穿戴技術廠商Fitbit于2013年8月獲得軟銀領投的4300萬美元融資,用于提高新品研發速度和擴大零售網絡,計劃將產品銷售擴大至包括亞太地區在內的整個國際市場。而作為其主要競爭對手之一的JawboneUp以債務加股權的方式,獲得了1.13億美元融資,用于提高現有產品的供貨能力,滿足客戶需求的增長。
此外,多支可穿戴基金的設立也進一步加快了巨頭在可穿戴市場創建生態系統的步伐:2013年4月,GoogleVentures聯合AndreessenHorowitz、KPCB成立Glass Collective平臺,為谷歌眼鏡應用開發者提供資金及服務;2013年6月,LeapMotion的投資者高原資本投入2500萬美元成立了名為Leap Fund的基金,用于幫助企業搭建Leap Motion技術平臺,推動手勢識別技術應用深入到教育、安全、醫療等多個行業;2013年12月,富士康宣布將建立一支約2億新臺幣規模的投資基金,資助創業公司開發新型可穿戴技術、設備和軟件應用,把觸角伸向軟件、云計算、電信服務和智能化的未來。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