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臺灣科技產業史,就是一幕幕的燒錢史!從60年代的半導體產業開始,到DRAM與液晶面板,臺灣的科技神話,根本就是用金錢與勞力堆疊出來了,錢燒到最后,一旦整個產業到頂,接下來跟進者只要比你更有錢,馬上就可以進入,當時所謂的技術門檻完全不是問題。
從勝華聲請重整的案例來看,完全符合這樣的演進史。
市調機構WitsView資深研究協理邱宇彬指出,勝華聲稱重整,接下來再起的機會并不是很大,從公司的產線、產能配置、營運面加上目前整體的大環境面,根本不利于觸控面板產業,加上勝華的競爭體質弱,若要重整再起仍得保守看待。
邱宇彬指出,臺灣的科技產業多數是資本密集、勞力密集的產品為主,如DRAM、液晶面板產業,尤其是臺灣資金活潑程度根本就沒有優勢,一旦產業到頂時,整個資金投資也到了臨界點,被后來者追上的機會相當大。
待產業成熟小廠危矣
邱宇彬說,面板產業與觸控面板就是很好的例子,目前面板與觸控面板產業都趨于成熟,產品的差異大不大,因此廠商呈現大者恒大,小廠若沒有生存利基,就等著被淘汰的模式,但如果像半導體產業,制程不斷在微化,臺積電不斷地投資新的生產設備,用以拉近與競爭對手的差距,這部分還是有根本差異點存在的。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